暑假的脚步轻快策略池
博物馆里的历史故事正悄悄苏醒
最近
南汉二陵博物馆的身影亮相央视荧屏
成为不少人暑期
“文化打卡清单” 上的新选择
南汉二陵博物馆坐落在广州大学城的绿意之中,是依托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——南汉国烈宗刘隐的德陵与高祖刘岩的康陵而建,承载着五代十国时期的岭南往事,是暑期追溯广州文脉不可或缺的打卡地之一。
漫步于展馆之中,3900平方米的展厅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。“云山珠水间” 展厅静静陈列着广州751件从先秦绵延至近现代的考古瑰宝,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这座历史名城的岁月流转; “汉风唐韵” 展厅则通过254件珍品,将南汉国的昔日风貌娓娓道来,让那段尘封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。从出土的陶器、青铜器到精美的金银器,每一件文物都在默默讲述这片岭南大地上的文明故事。
此外,位于南汉二陵博物馆康陵遗址区留存的考古发掘原始样貌,地宫入口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,与馆内文物相互呼应,共同勾勒出南汉国的兴衰轮廓,诉说着那段独特的王朝往事。
目前“寻迹羊城2024——
广州古城考古新发现”展览
正在南汉二陵博物馆特展厅Ⅱ展出中
通过创新展示方式系统呈现最新考古发现
深度解读城市历史文脉策略池
重现了古城千年的历史画卷
为历史探索之旅增添别样色彩
高楼林立,车水马龙……位于越秀区的北京路商圈是广州最为繁华的商业区域之一。而就在这片烟火气之中,小马站-流水井古城遗址静静地埋藏于地下,悄然见证着千年城脉的更迭与流转。
该遗址于2024年被发掘,近期亮相“寻迹羊城2024——广州古城考古新发现”展览。
展览现场的瓦当残片(西汉,公元前202-公元8年),越秀区小马站-流水井遗址出土。实习生 李伊琳摄
万岁瓦当、“庄嘉私印”龟钮铜印、“(泰)元十一年”铭文砖、青釉唾壶(带盖)、脊头瓦、佛塔模型、铜龙……展览主要精选来自越秀区小马站-流水井古城遗址、高岗遗址的174件(套)文物。
展览现场,小朋友饶有兴趣地观赏文物。实习生 李伊琳摄
现场,观众在欣赏展品的同时
还可以通过“解锁”不同游戏身份
完成“修苑”“修城”等任务
沉浸式体验广州古城的历史风貌
南汉二陵博物馆调查勘探部主任程浩介绍,过去一年,小马站-流水井古城遗址发现的遗迹非常多,有600多处,除了城墙遗存及其附属设施,还有唐宋时期的西湖石筑、木构堤岸,以及明清时期的居址建筑和流水井古道。
策略池
展览现场的铜龙(宋代,公元960-1279年),越秀区高岗遗址出土。人民网 王雅蝶摄
“‘限以高山,人迹所绝,车道不通,天地所以隔外内也。’历史上,岭南曾经是一个相对封闭和落后的地理单元。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告诉大家,从‘封闭’到王城,再到充满烟火气息的商城,广州在历史长河里不断迸发出生命力和活力。”程浩说。
展览现场的青釉碗(杯)、盏托(南朝-隋代,公元420-618年),越秀区高岗遗址出土。人民网 王雅蝶摄
为生动深入展现考古成果,本次展览融入多元化数字互动,观众可以基于AI技术与赵佗、步骘、程师孟等古代名人展开跨时空对话。其中,蕃坊游戏、与数字人对话等互动项目,均由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创作,是馆校合作成果的再次呈现。
展览现场,小学生参与“寻找探险家”数字互动,增添逛展趣味。人民网 王雅蝶摄
高岗遗址考古现场负责人罗翀表示,本次展览以“城墙”作为观察城市发展的主要视角,意在给观众生动呈现广州古城的发展与变迁历程。“相关考古成果吸引人们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熟悉的广州的历史故事,不仅提升大家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,更能留住乡愁,增强文化自信。”
展览现场的铜带钩(东汉,公元25-220年),越秀区高岗遗址出土。实习生 李伊琳摄
逛展期间,一些小朋友带着画笔在纸张上描绘文物,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他们对于广州古城的想象。还有不少网友发起“寻找广州老城墙”的讨论,足迹遍布公园前、长塘街、越秀山等地。
展览现场,小朋友用画笔在纸张上描绘“穿越”千年的广州古城文物。实习生 李伊琳摄
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,2013年以来,广州市先后出台《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》《广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前考古调查勘探程序规定》《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》等文件,形成以“先考古、后出让”为基调的配合基建考古工作机制,有效保护了大量埋藏在地下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。
展览现场的脊头瓦(南汉,公元917-971年),越秀区小马站-流水井遗址出土。人民网 王雅蝶摄
带着对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的热爱,2024年,广州考古人辗转于都市与乡野,完成考古项目463宗,包括调查334项,勘探108项,发掘21项;清理古墓葬1034座,出土各类文物3514件(套)。
展览现场的“白菜”挂瓶(晚清-民国),越秀区小马站-流水井遗址出土。人民网 王雅蝶摄
本次展览通过展现2024年广州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,致力于拉近公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,在“对话”中回望历史,照见当下,看见未来。
展览现场的“庄嘉私印”龟钮铜印章(东汉,公元25-220年),越秀区高岗遗址出土。实习生 李伊琳摄
展览现场的矾红兰花诗文杯、诗文碟(清代,公元1644-1911年),越秀区府前路1号工地出土。人民网 王雅蝶摄
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2日
免费向公众开放
镜头里的惊鸿一瞥都不如亲身到访
更多文物故事、更多互动体验
等着大家来亲自发现
开放时间
周二至周日9:00-17:30(17:00停止入场)
每周一全天闭馆(节假日除外)
本馆免预约策略池,观众朋友到馆后,通过安检即可入馆参观。团体参观及讲解请提前一个工作日致电020-31360991进行预约登记。
冠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