旺润配资
千年古镇通三省,海丝史话连四方。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正坐落于闽粤赣三省交界之处,昔日各地商旅经由舟楫如织的“火船码头”纷纷走上“海上丝绸之路”,也成就了松口“岭南四大古镇”之一的地位。
如今,静处古镇一隅的松口法庭乘着“百千万工程”的东风,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“1+6+N”治理体系,持续优化“庭、站、点”融合共治机制,与综治中心协同续写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”的新时代古镇“枫”华录。
古码头 新“枫”景
“日观千帆过,夜看万盏灯。”当年松口火船码头的繁华盛景仿佛犹在眼前,当下,这座码头已然成为松口特色旅游景点,不远处新建的停车场内,车辆停放井然有序——谁能想到这片土地曾是一块令人头疼的“硬骨头”。
停车场位于古镇建设核心区,前身是几间早年因洪涝灾害倒塌的危房,因与屋主征收、重建方案未谈拢,一直荒废。
为破困局,镇政府于2024年9月启动了“镇村-法庭”双向联络解纷机制,由综治中心牵头,联动松口法庭、司法所等主动走访群众,反复勘察、多方沟通。经多轮研判,法官跳出“征收补偿”传统思路,创新提出“租赁改造”方案:由居委会租下危房,平整改造成古镇公共停车场。这一建议迅速得到认可,在综治中心协调下,多方现场磋商、法官把关协议,居委会与屋主顺利签约。
如今,配套设施升级、村民收入增加,曾经的“硬骨头”变成了“惠民地”。
这样的协同治理智慧,并非个例。
2024年7月,某村三位村民代表怒气冲冲来到法庭,状告当地水电站封闭护栏缺口导致暴雨漫灌,造成20多户严重损失,要求赔偿。
“群体性事件堵不如疏、判不如调。”松口法庭第一时间联系了综治中心并发出法律风险提示。综治中心启动“预警-响应-联动”机制,迅速与法庭、司法所、派出所、村委及水电站代表组成了联合调查组,实地勘察漫灌痕迹、缺口位置等争议关键,并邀请第三方保险公司逐户评估、合理定损。最终,在多轮协调下,水电站与村民达成调解协议,矛盾圆满化解。
旺润配资
近年来,松口法庭深化“庭、站、点”融合共治机制,打造全覆盖司法服务网络,深度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,以轮驻、随叫随到等方式参与指导调解、诉调对接、司法确认等工作,常态化为综治中心调解员开展案例剖析、调解技巧等法律实务培训,累计发出法律风险提示函和意见书等21份,联动综治中心推动42件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。
“柚”见和风 产业兴
“老黎,今年柚果长势不错啊!”
“好着咧!你看这柚子,个个比碗口还大,柚皮光滑锃亮,还没下树就来订单了。”刚开完庭,松口法庭法官来到老黎家的柚园回访。
而说起跟老杨的那场纠纷,老黎打趣道:“多亏你们及时帮忙解决,不然我现在就在忙着吵架而不是等着摘柚果哩!”
原来,在去年3月,老杨向老黎订购了一批柚果,但两人对怎么摘、怎么交都没说清楚。老杨想要小批量陆续拿货,老黎却习惯了几万斤一次性采摘交货。一个觉得对方故意刁难,一个指责对方不肯履约,矛盾越闹越僵,村委只好请松口法庭“支援”。
辖区内有国家现代农业(金柚)产业园,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,近几年来,松口法庭和村委、金柚协会早已默契配合,成了处理这类矛盾纠纷的“老搭档”,逐渐打磨出成熟有效的“法庭+协会”解纷机制。
解纷的第一道关口,法庭联动综治中心,借力金柚协会行业监督作用,以“法律+规范”双管齐下,把法理、道理一一讲透。同时,联合村委以“法理+情理”柔性调解,引导双方换位思考、各退一步,最大限度保住今后合作情谊。就这样,情理法交融,矛盾迎刃而解。
涉柚纠纷不是个例,逐一攻破远不如提前预防、集中解决。
松口法庭不仅走进柚园、柚企一线“把脉问诊”,开具司法建议“良方”,推动金柚协会制发统一合同示范文本、建立协会“红黑名单”制度,还在金柚产业园区设立了“柚子法律工作室”。2022年以来,已成功调解涉柚矛盾纠纷116件,相关诉讼案件成讼率下降近30%,累计为柚农、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40余万元。
一套组合拳下来,柚乡的法治土壤更肥沃了,金柚产业也走得更稳、更安心。
围屋调解 化千千结
托老院里,年近九旬的张伯正惬意地晒着太阳,两个女儿按时支付赡养费,孙辈也常来探望,老人脸上笑意浓浓。
可就在一年多前,张伯的养老还是一家人的难题。
张伯膝下有一子两女,儿子意外离世,让原本依靠儿子赡养的老人顿时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。每月靠低保金远不足以支付托老费用,两个女儿又因家境困难互相推诿。村委多次调解无果,老人无奈之下向松口法庭求助。
“案件涉及亲情纠葛,一判了之可能会激化矛盾,要以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修复亲情、解决问题。”承办法官这样认为。
于是,一场充满温情的围屋特色调解就此展开。
在该村的围屋调解工作室里,法官、村干部、张大爷和其两个女儿相对而坐。法官耐心释明法律:“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”;村干部朴实劝解:“千跪万拜一炉香,唔当(不如)生前一碗汤”……法理与乡情交融,终于打动了姐妹俩,各方达成调解协议。
这正是松口法庭打造“围屋特色调解”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。近年来,法庭将法治文化、围屋文化等有机融合,联合松口镇综治中心设立围屋调解工作室,善用“客言客语”,汇聚多方参与,逐步探索出“一个平台、两乡情愿、三方联动”的“123”源头治理工作法。2024以来,已运用该模式成功调解案件265件。
此外,法庭还打造“中心法庭+巡回审判点”工作新格局,打通了司法便民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通过开展“点单式”普法、送法进村居等,2024年以来已举办特色普法活动12场,覆盖群众超1500人次,让法律以更亲切的方式走进百姓生活。
【来源:法治日报 梅州中院 梅县法院】
旺润配资
冠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